“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一时间,广大县市级医院备受鼓舞,千院行动,千帆竞发,浚县人民医院亦在其中。
推动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这是“千县工程”文件的重点任务,目前,浚县人民医院五大急救中心全部完成,其中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达到三级医院标准,胸痛中心2021年通过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医院急救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麻醉疼痛、微创介入、肿瘤、慢病、重症监护五大临床服务中心目前正在积极完善。
此外,以县域医共体为载体,依托县医院建设互联互通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基本建成。依托县医院建设县域医共体内的医疗质控、人力资源、运营管理、医保管理、信息数据等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目前还处于完善阶段。
“千县工程”是县级医院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目前存在的困难还是人才缺乏、技术能力有待提高,需要人才培养和资金建设上的大力支持”。
与此同时,医院还结合上级医院驻扎式帮扶、红会送医、互联智慧等多种形式的帮扶,解决医院技术短板问题,促进和带动医院技术能力的提升。通过人员调配与扶持、劳务派遣、紧缺人才招聘等方式,解决主要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问题。医院还充分利用科技信息化技术,加强远程会诊等网络化建设,发挥人力最大潜能。
在学科建设方面,医院统筹协调,全院全员培训平衡计分卡这一管理工具,要求各专业、各学科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测评,并与市内、省内水平进行比较,充分评估本学科的现状,找出优势、不足、机遇和挑战,提出本学科的建设计划。医院党委会根据学科总体建设规划,依次遴选各学科带头人,职能部门据此完善相应的人才培养、设备设施、管理等配套方案,围绕“人才、学科、团队”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促进医院各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在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下,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医疗机构的龙头一定要发挥其作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用12字总体部署了县域医疗的未来发展要点: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对于县级医院而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为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
浚县人民医院作为医共体牵头单位搭建了总医院内部组织架构,成立了医共体党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总院长负责制。同时,组建了“一办七中心”,明确了“一办七中心”各部门工作职责。医院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出台了《浚县人民医院医疗卫生共同体章程》《浚县人民医院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分院制度》《浚县人民医院两院一科制度》等61个制度文件,确定了基本原则、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
医院开通了急救转诊流程和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同时,实施对口帮扶。浚县人民医院组织院内专家成立专家帮扶团队,定期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病例会诊等工作。
医院还搭建医共体远程诊断平台,持续优化县域网络心电会诊中心、影像会诊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远程会诊中心工作流程,完善配套设施。通过“患者不动,标本动、信息动”的方式,使基层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
此外,医院还完成了医共体医保资金打包支付工作。浚县人民医院与各分院建立城乡居民医保资金专用账户,专款专用,实行“按月预拨,每月结算,季度会算,年终决算”的办法,分配到医共体内各定点医疗机构使用。2022年3月份参照2021年度医保局与各成员单位所签订预付额,对医共体内医保资金进行分配管理。
(图片来源于健康县域传播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统计,2022年,浚县人民医院开展专家院外坐诊131人次,技术指导、业务培训17次,专家支农104人次,义诊21次,参与义诊专家177人次。2022年医共体影像检查12081例、检验与病理9057例、网络心电20253例、远程会诊141例、消毒供应101674包。
在推进医共体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提升方面的工作,加强对医共体单位医疗服务的质量管理,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规范、高效。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县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专科疑难杂症治疗水平,积极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水平,努力构造“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医疗在基层”的医疗卫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