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029-86277796

不越雷池,如何借助信息化落实18项核心制度!

   日期:2023-09-22     浏览:457     评论:0    
核心提示:智慧医疗网是一家深耕于全球智慧医疗产业领域的电子商务平台,专注于智慧医院、医疗信息化、智慧康复、智慧妇幼、智慧中医、智慧养老、智慧检验、医疗机器人、医疗人工智能等全智慧医疗产业。

编者按


2018年4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


长期以来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服务临床,极少对临床的医疗行为进行管控,常规的就是如病历质控、单病种质控、VTE质控、手术麻醉质控等等,因此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落实18项核心制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服务业务是最低要求,质控行为才是最高境界。

微信图片_20230908173342.png

为什么要对医疗行为管理呢?从背景来讲,国家政策、医院评审、健康中国等对医疗行为和医疗质量的重视,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医院永恒的话题,没有医疗质量和安全就没有医院的发展,医院在等级评审中首先是为了医疗安全,其次是医疗质量,第三是医院管理,第四是医疗服务,第五才是绩效。

目前医院的信息化已经发展了30余年,但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管理内容是缺失的,缺乏一个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系统性工具,因此对医院的管理来讲主要还是人为管理,而人为管理必然存在一定的管理缺陷,比如粗放、随意、人情、事后、低效等问题,整体上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的管理手段。

就好比一个企业,老板说我这个企业管理的非常的好,就是生产的过程和产品的质量缺乏监管,而对于医院来讲,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最核心的,其他的所有业务都是从附属于这个管理。

首先是缺乏医疗过程的管理。医生的行为、护士的行为我们怎么去管,传统的方法说我没办法管,作为医院的院长或者质控部门来讲,无法时时做到监管,无法管理到医生行为,就无法管理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其次是医院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比如缺少信息化支撑、后期无法追踪质控、缺少适当的奖惩机制、无法量化管理效果等等。

同时,医院的重视程度和配合度不够。比如临床上变数较多,常发生不可控的意外状况,医生对医疗行为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执行力度与监管力度低下等。

最后,从客观因素上讲,市面上缺乏帮助医院管理医疗行为和医疗安全的信息化系统,能够科学、规范、系统的管控医疗行为和安全质量。

微信图片_20230908173342_1.png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十八项核心制度作为基础,十八项核心制度有两个突出特点,首先是行业规定强制实施,其次是标准全国统一。

疗行为管理最主要的还是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通过多种成熟的信息技术组合起来,比如说语音技术、人脸识别、声纹识别,通过通过多终端设备,比如PC端、PAD、手机、大屏等来为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服务,管控医护人员的医疗行。

系统实现患者入院到出院各环节的医疗任务智能自动生成服务、基于移动终端的的语音医嘱、语音病历服务,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验证与识别服务,基于二维码扫描技术的身份验证与识别服务,基于大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管理研究与决策服务。

通过以疾病诊疗过程中每一个医疗行为或者医疗动作必须要有记录,以此作为切入点,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做这个记录或者动作,系统自动生成一条缺陷。同时对监控点进行设置,通过每一个记录的提交前强行要求落实制度监控点或者必须完成相关动作,没有完成就不允许提交,从而实现变事后管理为事前防控,变人为管理为信息管理,变粗放随意管理为精细科学管理,把制度全部落实到每位医务人员的工作中去的目标。

微信图片_20230908173342_2.png

围绕着18项核心制度,包括三级查房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等。

那么具体如何来做,以下是具体做法:

比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在很多医院就基本没有落实,比如可能很多实习规培的医生安排为值班医生,夜间没有上级医生,根本无法落实三级查房。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要求住院病人必须由住院、主治、主任医师组成诊疗小组进行诊疗活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确保诊疗效果。

那么具体通过信息化是如何去落实的呢?当病人入院以后,系统自动计时开始,分配医师诊疗组,并且关联患者信息,自动产生任务清单。

比如病人首次病程要求8小时内完成,当到了第7小时的时候还没完成,系统自动推送一条消息给医生,并且通过短信和微信推送,医生在手机端、PC端和平板端都可以接收到这条消息,而且是预警消息。如果超过8小时没有提交病程记录,系统自动记录一个缺陷,这个缺陷自动纳入绩效考核系统,纳入医生的绩效考核,而且超时的时间越长,扣分的权重越重。入院24小时记录和48小时查房记录等等都是相同的管理办法。

同时对病人的病程记录提交进行控制,提交病程记录前提: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开具各种检查、查阅分析检查结果、学习病史记录、制定诊疗方案、指导下级医师工作、医患沟通签字等等。

医生必须到床旁完成相关查房,医生通过扫描患者腕带,进行人脸识别,系统自动记录查房开始,医生有没有问诊,问诊了哪些内容,是否全面完整,正不正确等整个查房过程都是可以通过视频和语音记录下来的。

同时上级医生要对下级医生书写的病程记录必须点出来阅读,而且必须要时间要求,并且对下级医生的诊疗方案必须点出来审核,要有一定的时间长度,上级医生可以对下级医生的诊疗方案可以进行修改,修改完成提交后,自动发送一条消息给下级医生,下级医生接受到消息后,告诉按照修改后的诊疗方案执行。而且上级医生必须要把病人的所有的辅助检查调阅出来审阅,审阅同样的必须有一定时长要求,只要有没有点开的辅助检查,就无法提交查房记录。病人有转诊的必须查看转诊记录。如果病人有会诊,必须点开会诊记录,作为诊疗方案的参考,如果能够提交查房记录就意味着所有的查房前提条件都做完了,也就认为医生履职了。

同时对医生书写病历记录重复率进行控制,根据科室、医生、职称、病种、诊断等设定重复率,一旦达到一定重复率就不允许保存提交。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病历的书写效率,医生通过平板直接可以通过语音下达医嘱和病历书写。

对于医生转派、外出学习或者休假等,那么主管的医生可以将自己的患者转派给其他医生,只要其他医生同意确认了,那么系统就自动考核新的主管医生,同时通过消息提醒到相应的医生,那么新的管床医生就可以操作病人,书写病历、下达医嘱等等。

同时对于重症监护病人,有的医院存在让患者家属看着病人,家属有的时候对医疗病情不清楚,很容易出现重大医疗事故,而很多重大的医疗事故,往往都是监管不到位。那么通过信息化将患者监护仪的数据采集自动推送到医生和护士手机、电脑和平板上,一旦患者的收缩压低于90,系统立即提醒相关医生和护士患者出现休克,在几秒钟或者十几秒钟就立马进行抢救。过去患者发现休克去找护士,护士又去找医生,整个过程很浪费抢救时间,耽误治疗,因此现在可以及时完成抢救,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同时,过去医生查房完成以后,医生说这个患者要急查一个项目,然后医生下医嘱,护士抽血,再到送检,可能报告出来都是下班时间或第二天了,而发现患者有异常值,这个时候可能医生下班了或者根本不在办公室。现在是医生查房,直接平板下急查医嘱,护士立马收到急查信息,立马采血送检,可能2个小时结果就出来了,结果出来以后,异常值立马警报通知医生,医生立马做出诊疗方案调整。

再比如说,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不同级别医生做不同难度手术,权限医院审批,确保手术安全有效。主要包括无权限医师不能作为主刀提交手术通知单、主刀医师不到现场不能开台(人脸识别)、主刀医师离开岗位持续报警(语音、视频等)、主刀医师现场指导协定手术遇到困难之及时通知上级医师、改变手术方式必须患者家属签字、术后标本按时送检监控等。对提交手术申请单确定的前提:手术权限,有效术前讨论,主刀医师术前查看病人,麻醉师查看病人,术前同意书签字,术前风险评估,手术标记,其他必要术前准备等,一旦没有完成这些内容,是无法提交手术通知单和手术安排的。

有些医院出现医疗事故,不是专家没有水平,很多业务都是下级医生全部完成,上级医生根本没有履职,造成医疗事故。

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预设医疗制度要求,产生任务清单,对比十八项核心制度的规则,采集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具体数据分析医疗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归纳总结形成的缺陷清单,实时传送给医院管理相应部门和管理者(科室主任、医务科长、业务院长、院长等)进行实时管控(大屏、手机端),系统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进行计划、跟进、控制、评价,实现创新管理机制、节省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和杜绝工作差错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